硬件部:张施阳

  

1、下位机接入机制

需要规定接入方、接入报文。

 规定接入方为上位机时,下位机与中心网络连接成功后,上位机问询下位机信息,实现接入。注册接入或上报报文接入。

 规定接入方为下位机时,下位机与中心网络连接成功后,可发送注册接入,或心跳、上报报文接入。 

  

2、网络工作模式

是否允许长期在线。

 长期在线时,心跳发送方是谁; 

 非长期在线时,退网机制如何。

  

3、时钟准确性 

规定校时方法,多中心时哪些中心可校时。

 上位机定时校时。

 下位机上报,上位机回应自动校时。 

  

4、数据完整性

 是否规定了重发、补报、主备通道切换。

 当数据不全时,是否支持查询历史记录,将数据补全。

 事件记录是否需要存储。

  

5、数据及时性 

报警加报机制。

  

6、数据准确性

无效数据、负数如何处理。

  

7、维护机制

比如读设参是否包含DTU、RTU参数,微功耗设备何时维护等等。

  

8、现场调试

现场调试上报方法,使用何种报文上报。

  

9、异常机制

 上报协议错误,上位机如何处理,如是否会主动断链接等。

 接收到无效数据后,数据是否入库,上位机显示端是否显示无效数据。